「黃大仙祠」年表

  • 「陳啟東」首遇大師降乩

  • 大仙賜壇名「普濟」(花埭)

  • 花埭新祠開光

  • 「梁仁菴」回家鄉「稔崗鄉」傳教

  • 乩壇獲賜名「普慶」(稔崗鄉)

  • 「花埭黃仙祠」被沒收

  • 「梁仁菴」攜寶像下香港

  • 設「福慶堂」(灣仔)

  • 「福慶堂」火災

  • 重新設「金華別洞」(灣仔)

  • 「麟閣」始建

  • 玉帝賜下「普宜壇」壇號

    1921年農曆八月
  • 「黃大仙」指引「九龍城」尋寶地

    -1921年4月,蒙仙師指引,梁仁菴、馮萼聯道長遂往香港九龍城尋覓建祠寶地。
    -二人尋地之過程,錄於嗇色園所藏《本壇以往各事登記部》: 「(兩人)行至蒲崗竹園材之側附近一山,風水甚好,隨後回金華別洞開乩請示。
    -經先師批示,云此乃鳳翼之吉地,最合開壇闡教,其號嗇色花園,內設一所地方,安奉黃大仙寶像,
    -顏其曰:赤松仙館,此乃集合群眾修道之靜室。又蒙文昌帝君書嗇色園三字,並指示吉日興工動土。」 -仙師又乩示:「由九龍城起,往北走三千步可闢地建祠」,
    -梁仁菴同馮萼聯道長二人終至蒲崗竹園村。
    -只見此地五行具備,靈秀所鐘;背枕獅山,面對爐峰;峰下綠波平漾,分東西出海而祥凝瑞聚;-
    -配合普濟勸善,誠人間之福地也。
    -黃大仙師指示二人將插竹處右移三尺,再後移三尺,定為新祠大殿之中心。
  • 仙師指引「三教合一」

    1921年農曆二月二十五日,黃大仙信仰的傳承者(諸位道長)於灣仔「金華別洞」扶鸞得仙師指引,道壇必須尊三教合一之原則
  • 「新祠」進伙陞座

    -建祠工程於兩個月之後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迅速啓動,並建「赤松仙館」安奉仙師寶像,當中又建成了大殿、麟閣、辦事處、宿舍、大閘、水井等工程。-同年農曆七月二十日進伙陞座,隨即建醮開光及進行奠土超幽科儀五天。
    -計捐助開辦經費及擔任義務者,有張殿臣、唐麗泉、郭述庭等諸道長各捐二千元,陳柱石道長捐一千元等。
    -其時,梁仁菴道長任總理,馮萼聯道長任司理,梁孔昭道長任經懺,劉宇文、招大發、梁鈞轉、莫頌庭、高浩文等諸道長為經生。《普宜壇同門錄》載,最初建壇道侶共24人。
    -在進伙後十餘日,梁仁菴道長完成法脈傳承之使命後,便駕鶴仙遊了。
  • 「飛鸞臺」初建

  • 「經堂」初建

    ○經堂(總辦事處)@嗇色園黃大仙祠 wongtaisintemple
    -經堂初建於1924年,並分別於1936年及1981年重建,珍藏三教經典,也作客堂及辦公室之用途,現時嗇色園的總辦事處設立於經堂之內。大廳正中懸有「為善最樂」牌匾,精要點出嗇色園「普濟勸善」的精神。
  • 「盂香亭」初建

  • 「玉液池」初建

    ○玉液池@嗇色園黃大仙祠 wongtaisintemple
    位於經堂前的玉液池為一圓形建構的噴水池,屬五行的「水」格局。1936年,黃大仙師命於盂香亭後加建玉液池。工程由嗇色園弟子阮靜誠道長捐資建成,以磚砌成的十字通花圖案建成,池中水深九尺,種植荷花。池水則長流池外,寓意眾弟子財通四海。
  • 乩示「五行建築」

  • 「五行建築」完備

  • 「照壁」建成

  • 「孔道門」建成

  • 黃大仙降乩預測香港戰火

    1941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,嗇色園道侶慶賀仙師寶誕時,仙師臨壇賦詩預言:「朦朧月色掛碧天,園外四方起狼煙。但得盂香石一現,漫天烽火化紅蓮。」
  • 太平洋戰爭打響

    12月8日,仙師之預言應驗,太平洋戰爭打響。日軍為打擊英國軍隊制空力量,向香港啟德機場實行轟炸,港島亦隨即淪陷。
  • 日軍欲取「飛鸞臺」匾額不果

    -1942年四、五月間,日軍入園遊覽,行經飛鸞臺欲除取「飛鸞臺」三字匾額;梁鈞轉道長婉拒
    -日軍強自登上取之,方欲動手竟失足跌下,只得向仙師鞠躬罷手而去。
  • 日軍照價付錢買竹

    -九、十月間,日軍欲伐取園內青竹為擴建機場之用
    -梁鈞轉道長請求雙方訂價作買賣,日軍不敢蠻幹,竟然照值付錢。
  • 「盂香亭」紅光退日軍

    -1944年五月間某夜,日軍入園搜查,要嗇色園各人齊集經堂,並檢閱身份證件;
    -其時有一員工受驚離園外出,另一員工則未帶備身份證。
    -正當日軍向梁鈞轉道長盤問之際,盂香亭側忽然閃出紅光,日軍即不再追查而離去。
  • 機場會談日軍仆地

    1945年正月,日軍為改建機場,徵用嗇色園及附近數十鄉村,聲言限年初遷出,否則以抗令論罪。
    -梁鈞轉道長即偕同各鄉民至地區事務所請願,陳述理由:嗇色園崇奉黃大仙師,居民一致崇拜,
    凡貧病來求仙方醫治者,免費按方施藥,是一慈
    善機構,求免徵用。
    -區所所長乃令各鄉長於正月初七早同至機場候見山下所長,視察再定。請願畢,返園齊集大殿,求籤卜吉,得賜上籤,群眾之心稍安。
    -初七早各鄉長與梁鈞轉道長同到場等候,不久見插紅旗之汽車駛來,乃山下所長
    -怎料下車時失足仆地;
    隨後插藍旗之汽車亦至,乃區所所長,
    -見山下仆地,即下車往扶之,竟又滑在地上。
    -二人均擦傷面部,渾身泥濘,,無暇理及徵用之事,謂延期再定,着令回去。
  •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

  • 設「普濟箱」於大閘門外

    1947年初,嗇色園設有數個「普濟箱」於大閘門外
  • 政府來函指違反「廟宇管理條例」

    同年農曆二月,嗇色園收到來自「華民政務司」之來函:
    -「承謂光復後,未見申請註冊。嗇色園屬私人道場,但來者甚多,與廟宇管理條例不符。
    -嗇色園必須作出選擇,或註冊廟宇,由政府統一管理;
    -或改變現狀,不對外開放。如申請特殊理由,則聽由嗇色園自辦,但一切須遵條例辦理。」
    -眾人討論再三,終未有應對之法,架構模式及管理方式亦無法協調。
    -無可奈何之下,1948年一把大鎖將這片聖地與外間相隔絕,只於正月間,開方便之門,其餘時日,均不予開放。
  • 「嗇色園」自行閉關廟宇,不再對外開放

    無可奈何之下,1948年一把大鎖將這片聖地與外間相隔絕,只於正月間,開方便之門,其餘時日,均不予開放。
  • 管理層委任改由「杯卜制」

    -1954年下元節,以唐福駢為首的七位道長召開特別會議
    -最終由唐福駢道長出任新一屆廟務總理;
    -同時管理層的委任由扶乩制改為杯卜制,
    -根據社會發展實際情況需要,
    -啟動傳統宗教團體現代化改革
  • 恢復「贈醫施藥」善業

    -1955年農曆二月,嗇色園恢復贈醫施藥善業,
    -聘請義務中醫師二人,常駐園內贈診及施贈藥劑。
    -同月,花墟及老虎岩兩地先後大火,嗇色園迅即集款賑災及派送棉衣。
  • 「黃允畋」出任嗇色園主席

  • 「東華三院」簽約

    -1956年仙師寶誕前兩天,即農曆八月二十一日,
    -時任東華三院主席龍炳棠先生偕首總理張鎮漢先生
    -親臨嗇色園大殿,在鐘鼓齊鳴下,
    -與嗇色園代表吳儔覺、黃允畋等道長簽署合約,並表示東華三院對嗇色園之一切主權及規則絕對尊重。
    -至於黃大仙祠外的解籤檔,則由東華三院規範管理。由是政府收地之危機遂告消散;
    -而嗇色園同人等深信此乃仙師之靈應,遂委命黃允畋總理出任此艱巨任務,故早有主宰云。 -收地危機得以圓滿解決,嗇色園亦於合約簽訂之日起正式對外開放。
    -與東華三院合作首年,收到善款達7萬餘港元,每位入園善信繳費一角,可知當年入園者約有70萬人次。
  • 公司註冊

  • 「東華三院」解籤棚剪綵

    -1968年,東華三院在嗇色園南面園地興建兩列解籤棚。
    -農曆十二月廿七日,東華三院主席廖烈武先生邀請嗇色園主席黃允畋道長,一起主持剪綵儀式。
    -園外籤檔紛紛遷入,原有的木屋籤棚拆除一空;而園外範圍的面目全新,善信稱便。
  • 「可立中學」正式開課

  • 「三聖堂」落成

    嗇色園尊祟「儒、釋、道」三教,「三教同尊」的信仰充分體現於三聖堂內。殿內敬奉三教聖人:儒教關聖帝君、佛教觀音菩薩、道教呂祖先師。 三聖堂於1972年落成,原址為赤松仙館贈醫施藥局。在三聖堂建成前,三聖奉祀於意密堂。後於七十年代大殿重建,大殿西面祖先堂需遷移位置,故眾道侶叩問黃大仙師,獲准於新建三聖堂內供奉三聖,並將意密堂改建為祖先堂,逐形成如今所見之面貌。 2009年,為迎接九十周年紀慶,嗇色園進行全園翻修。其中擴充了三聖堂殿內空間,並將祀奉的三聖畫像更換為塑像。為使參神善信可見仙聖塑像及殿內情況,外牆改為落地玻璃,將現代建築素材融入傳統風格,奠定三聖堂今後殿貌。
  • 「麥理浩」主持新殿開幕典禮

    1973年5月,於大殿西面興建花園及裝置花鐘一座,花鐘由太平洋行孫秉樞先生代表雷達錶廠贈送,
    直徑為二十呎,極為壯觀。
    -是年8月,姚連生、陳景福、戴立平、詹誠及王統元夫人等善長合資鑄成大寶鼎一座,鼎高九尺,重達七千磅,置於仙師殿前,供參神善信焚香禮拜。
    -9月28日,嗇色園邀請了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俞允蒞臨主持新殿開幕典禮,
    -當日出席者還包括時任民政司姬達先生、副民政司湛保庶先生、助理民政司楊永泰先生、政務主任林友棠先生及黃大仙民政主任黃鎮照先生、廟宇委員會秘書曾森先生等,
    -足見嗇色園與香港政府之關係愈來愈緊密。
  • 扶乩停頓

  • 「新建石門樓落成」剪綵暨鳳鳴樓新廈奠基禮

    ○1977年1月12日@《善道同行:嗇色園黃大仙祠百載道情》p068 googlePlay
    -1977年1月12日,嗇色園舉行「新建石門樓落成剪綵暨鳳鳴樓新廈奠基禮」。
    -「鳳鳴樓」高二層,為中國宮殿式設計,雕牆峻宇,金碧輝煌,屋頂鋪蓋綠琉璃瓦。
    -「石門樓」所用巨石購自廣東汕頭,再經該地石廠雕刻琢磨,運港安裝;牌樓之四柱擎天,有瑞獅蹲伏,貫以橫額,曰:「第一洞天」。
    新建石門樓矗立園門,倍增莊嚴勝景。
  • 「鳳鳴樓」啟用

  • 「從心苑」落成

    ○12月10日,後山長廊花園「從心苑」宣告落成@《善道同行:嗇色園黃大仙祠百載道情》p067 googlePlay
    -12月10日,後山長廊花園「從心苑」宣告落成。「從心苑」之興建,始建於1982年,當時獲政府撥後山地段約1580平方米作嗇色園興建長廊花園之用。
    -其後於1986年再獲多撥地約4000平方米給嗇色園。園內有迂迴長廊,更有小橋、水榭、小亭、瀑布流水及人工湖,環境幽美,為園內增添勝蹟。
  • 政府特許道教結婚場所

    是年是黃大仙祠又獲政府特許為香港唯一合法之道教婚禮場所
  • 藥局大樓裝修工程竣工

  • 成立「嗇色園經懺科儀文化班」

    -2005年4月,宗教事務委員會主席李耀輝道長毅然成立「嗇色園經懺科儀文化班」
    -所有新會員必須經過有系統的培訓方能成為普宜壇弟子。
  • 李耀輝(義覺)擔任「監院」

  • 「盂香亭」重修

  • 「嗇色園」首次接受公開入道報名

    -由於壇內老道長陸續羽化,園內道長出現「青黃不接」之現象。嗇色園於2008首次接受公開入道報名,
    -並於2009年3月1日在可立中學禮堂舉行「普通會員入會申請簡介會」,期望募集更多新會員入道。
    -是年開始,申請入會者必須先通過一系列道教文化及經懺課程,考核合格後方可正式皈依入道。
    -新的入會規限,目的是要求各入道弟子重視才德,及持續進修,提升宗教文化水平;並願意實踐仙師「普濟勸善」精神,無私奉獻及服務社群,
    -不斷壯大嗇色園之宣道弘法團隊。
  • 「靈官殿」始建

  • 仿故宮麒麟

  • 「大殿」被評「一級歷史建築」

    ○黃大仙師寶殿 (大殿)@嗇色園黃大仙祠 wongtaisintemple
    -工程至2010年黃大仙師寶誕前夕竣工,同年5月17日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一級歷史建築
  • 福德殿

    ○第一參神平台@嗇色園黃大仙祠 wongtaisintemple
    -2011年,平台新建財神殿、藥王殿、福德祠殿堂,供香客善信參拜。
  • 碧霞殿

    ○第一參神平台@嗇色園黃大仙祠 wongtaisintemple
    -2011年,平台新建財神殿、藥王殿、福德祠殿堂,供香客善信參拜。
  • 藥王殿

    ○第一參神平台@嗇色園黃大仙祠 wongtaisintemple
    -2011年,平台新建財神殿、藥王殿、福德祠殿堂,供香客善信參拜。
  • 「太歲元辰殿」揭幕

    -2011年1月9日,適逢嗇色園成立九十周年紀慶,籌備及興建三年之「太歲元辰殿」揭幕,並於1月12日
    正式開放予公眾人士參拜。
    -「太歲元辰殿」內供奉主神「斗姥元君」、「六十太歲」及「六十元辰」;
    -其設計融合中國傳統道教及現代色彩,契合我國
    古代天圓地方之世界觀。
    -「太歲元辰殿」內每天都有義務道長當值,於壇內為善信書寫「表文」,為善信向斗姥元君「上表」祈福。
    -「太歲元辰殿」的佈局是以「斗姥元君」寶像為中心,順時針環繞六十太歲神像,
    -所有太歲神像均為中國傳統生漆的脫胎技法製成,此方法在香港早已絕跡,嗇色園專程邀請寧波的藝術師傅親手打造。
    -此外,每尊太歲神像前有一塊刻有蝙蝠、梅花鹿及白鶴之神牌,寓意福、祿、壽。
    -同時,神像設計特別強調神像之動感形態,使年青善信更覺親切感,為太歲神之正義、善良精神面貌所感召,有別於一般正襟危坐之造形。
    -殿內之太歲神像分別有文官及武官,武官舉戟按劍,
    文官則捧書細讀,部分神像更手掐道教手印,驅邪蕩穢。
  • 「國家級非遺」

    2014-11
  • 首次舉辦「上契儀式」

    -2016年9月11日,嗇色園適逢九十五周年紀慶,首次舉辦「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」。
    -「上契神明」簡稱「上契」,亦稱為「契神」,乃我國傳統之祈福習俗。
    -父母以子女過契予仙聖,藉與仙聖建立關係、結下善緣,祈求神明護佑,使孩童健康成長。
  • 「悟道堂」揭幕

    ○悟道堂@嗇色園黃大仙祠 wongtaisintemple
    -嗇色園黃大仙祠九龍壁綜合大樓,又名「悟道堂」。為配合園務發展,本園於2015年在黃大祠內九龍壁花苑位置籌建宗教綜合大樓,作宗教管理、行政及會議之用。籌備2年多,大樓終於2018年年初落成,並於2月9日舉行九龍壁綜合大樓—「悟道堂」落成啟用揭幕典禮。
  • 首度舉辦「啟蒙開筆禮」

    -2018年9月29日,嗇色園首度舉辦「萬世師表孔聖先師戊戌年啟蒙開筆禮」。
    -「開筆禮」乃中國古代孩童開始識字習禮之儀式,俗稱「破蒙」。古代孩童必經開筆破蒙方可入學讀書,是以稱為「人生第一大禮」。
    -舊日「開筆禮」儀式多於開學首日舉行,祭拜大成至聖先師孔子,期望以儒家道德文化薰陶孩童,並激發其求學求知的上進心,培養其對知識及傳統文化的神聖感情。
    -「開筆禮」儀式極為隆重,對學子而言意義重大,故被尊為「人生四大禮」之一。
  • 「中樂局」全新配備投入服務

    ○中樂局@《善道同行:嗇色園黃大仙祠百載道情》117 googlePlay
    ●中藥局
    -嗇色園於1924年已開辦中藥局,一直向基層市民提供免費中醫診療及送藥服務。
    -時至今日,中藥局仍維持一貫贈醫送藥的宗旨,每日可為百多名病人提供醫療服務。
    -由2007年12月開始,中藥局醫師會定期到嗇色園轄下之長者中心提供外展服務,使出行不便之長者享有醫療保障。
    -2011年7月起,中藥局增設網上預約服務,市民可通過嗇色園網頁預約中藥局的贈醫送藥服務;
    -亦於2016年7月25日推出電話預約服務使市民就醫更加便利省時。2020年7月20日,普濟樓中藥局以全新診症配備及環境投入服務。 預約網址:https://services.siksikyuen.org.hk/onlinereservationweb/ 電話預約:2356 4500
  • 「財神宮」落成

  • 「文化館」揭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