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7~1950大事年表

By reirei
  • 各項戰役

    膠濟路沿線攻防戰(城楊)、蘇中戰役(華中野戰)、朝陽集戰(徐州東南、魚溝集、朝陽集)、出隴海線(河南開封一帶)、定陶戰役(徐州、鄭州)
  • 國共停戰協議

    兩黨代表在1946年1月5日達成停戰協議,規定1月31日起雙方停戰(東北除外)1月30~31日,各黨派參加政治協商會議,通過政協決議。停戰歸停戰,國共兩軍還是打來打去,從1946年1月13日至五月底,國府先後出動42個軍、118師共100多萬人,向共軍進攻,形成「關外大打、關內小打」的局面。
  • Period: to

    國府軍佔優勢

    國共內戰第一年裡(1946年7月~1947年6月),是國府軍佔優勢,尤其是蔣介石不故美國顧問反對,派精兵重領東北,與林彪的部隊(已經化為游擊隊)大打特打。
    國府軍不得不承認,中共部隊打得主動靈活,「自由選擇時間地點突圍」,「一遇抵抗即折換方向」而自己的部隊卻「欠機動,常不能適時集中絕對優勢兵力,致匪常得乘隙流竄。」
  • Period: to

    陝北三戰

    1947陝北三戰
    胡宗南起初順利拿下中共老巢延安,然而屢戰屢敗,三場戰役都失敗,體認到國軍力量銳減,向蔣介石擬請另編新軍。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,共軍開始戰略反攻,國軍則仍維持相同兵力部署,雙方於東北的兵力相等,共軍再次發動戰略攻勢,一舉橫行東北,國府軍於此猛攻下,僅剩下九座城市。同時,國府軍兵力與正規軍皆減少一百萬,共軍反增加了軍力,內戰來到了第二年。
  • Period: to

    戰勢分析

    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的四個月內,國共雙方一共交戰了80多次,國府軍損失41餘萬兵力,共軍也損失12萬餘,國府佔領87座城鎮,但兵力過分散,第一線兵力大減。1947年3月起,蔣介石從全面進攻改為重點作戰,劃定匪軍主力所在區域的主戰場,集中我們部隊的力量,首先加以清剿,然後再其餘戰場,確實攻佔共匪老巢。
    重點區:山東、陝北,進攻陝甘寧邊區
  • 蔣集中統一軍事

    1947年底,蔣又裁撤若干靖公署,成立「剿匪總司令部」,更加集中統一軍事,準備一舉「消滅共匪」。
  • 萊蕪戰役

    國府軍慘敗,情勢於此年初開始逆轉
  • 中國大學反飢餓內戰示威

    上海大學生於5月發動反飢餓及內戰的示威,南京中央大學、北大、清華亦加入,蔣介石於18日頒布近似戒嚴之維持社會秩序的臨時辦法,禁止遊行示威。
  • Period: to

    孟良之戰

    1947年5月13~16孟良戰役
    蔣介石撤銷徐州、鄭州綏靖公署,改由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徐州統一指揮,第一兵團湯恩伯不待友軍支援,率先向共軍地發難,然卻反被圍困,蔣介石對於74師作戰有信心,吩咐其按兵不動,於國府軍怠慢,74師領導人張靈甫剛愎自用,在共軍圍剿下全軍覆沒,蔣介石失去了內戰重要的一個棋子。
  • 520血案

    全國學生遊行,遭南京警察打傷,史稱520血案。
  • Period: to

    魯西南戰役

    1947年6月30日~7月28日魯西南戰役
    國府軍戰略上最脆弱及敏感的位置為中原大別山區,一旦擁有,便可嚴制中原。為此,共軍三軍配合,很快攻破國軍黃河防線,展開魯西南戰役,駐南京美大使聞訊大驚失色。共軍勢如破竹,很快由大別山、黃河挺進魯西南進入豫東,處處皆對蔣介石造成致命傷,國府軍多個師與整編部隊遭到殲滅。
  • 蔣介石新政策

    自1947年6月起,共軍再發起猛烈攻勢,直迎國府軍背側,蔣介石隨即於7月4日頒布《全國總動員方案》及《動員戡亂完成憲政實施綱要》,一面強壓搜刮,一面尋求美援,建議美國大量軍援國民黨。
  • Period: to

    國府軍再度失利

    1947年八月,蔣中正祭出愛將陳誠,計畫攻打東北,然皆遭共軍殲滅,國府在東北勢力僅剩瀋陽、長春、吉林與錦州四城。
    1948年春,蔣介石重新布局中原戰場的兵力,打算再攻回大別山,然在共軍戰術下,再次失利,損失20餘萬人,至7月,襄陽、洛陽、襄樊等地為共軍佔領。
    同時1948年2月初,西北共軍順利攻破宜川,坐鎮延安的胡宗南在西府、隴東戰役中敗逃,中共順利於4月21日回歸老巢,收復延安。
  • Period: to

    沙家店戰役

    沙家店戰役
    胡宗南在西北戰場佔據延安,然而情勢不斷急轉直下,多次遭共軍突擊。10月至11月,山東形勢也扭轉,共軍先後發動了清風店、石家庄戰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