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ain

HISTORY-2011 3rd term exam

  • Period: to

    HISTORY

  • 南京條約

    1. 開放廣州,廈門,福州,寧波,上海為通商口岸。
    2. 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。
    3. 割讓香港島給英國。
    4. 中國需與英國商定進出口關稅。
  • 《中英五口通商章程》;《虎門條約》

    英國取得了:
    1. 領事裁判權。
    2. 片面最惠國待遇。
  • 亞羅號事件

    1. 廣東水師搜查亞羅號時發現該船註冊執照已過期,於是拘捕穿上12明水手。
    2. 清廷應英國要求釋放船員,但拒絕道歉,英國派軍艦炮轟廣州,史稱亞羅號事件。
  • 馬關條約

    1. 承認朝鮮獨立。
    2. 割讓遼東半島、台灣和澎湖列島。
    3. 賠償二億兩白銀。
    4. 增開蘇州、杭州、重慶、沙市為通商口岸。
    5.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和免徵關稅。
  • 公車上書

    1. 康有為、梁啟超在京參加科舉考試,得知簽訂《馬關條約》。
    2. 聯合各省舉人上書光緒帝,史稱『公車上書』。
  • 辛丑條約

    李鴻章和奕劻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代表簽訂《辛丑條約》:
    1. 賠償各國白銀四億五千萬兩,分三十九年清還,以關稅和鹽稅作抵押。
    2. 拆毀大沽砲台。
    3. 允許各國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駐兵。
    4. 在北京劃定使館區,區內不准中國人居住。
  • 保路風潮

    1. 公元1911年,清政府頒布《鐵路國有政策》,下令把粵漢、川漢鐵路收歸國有。
    2. 四川、廣東、湖南、湖北人民組織起來包圍權益,爆發了大規模的保路風潮。
  •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

    孫中山妥協,承諾只要袁世凱
    1. 迫清帝退位。
    2. 贊成共和。
    就把臨時大總統一職讓給他。 其後。 孫中山為防止袁世凱專制獨裁,提出:
    3. 到南京就職
    4. 遵守《臨時約法》
  • 國民黨成立;國會大選;宋教仁被殺;二次革命

    1. 同盟會成員聯合其他小黨派組成國民黨,參與國會大選並獲勝。
    2. 宋教仁引起袁世凱不滿,在國會召開前夕宋遭人暗殺,袁世凱被懷疑為幕後主使者。
    3. 袁世凱為擴充軍力,在未經國會同意下私自向外國銀行貸款,並罷免了反對他的國民黨籍都督。李烈鈞起兵反抗,宣布江西獨立,組織《討袁軍》,南方省份響應,史稱『二次革命』。
  • 日本提出『二十一條』;山東問題

    日本強迫中國承認日本在山東的權益。
    1.袁世凱接受大部分條款。
    2.段祺瑞『欣然同意』。
    形成了『山東問題』。
  • 袁世凱頒布《中華民國約法》;改中華民國為《中華帝國》

    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:
    1. 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。
    2. 解散國民黨。
    3. 取消國會。
    4. 頒布中華民國約法,規定總統沒有任期限制,並可指定繼承人。
  • 洪憲元年

    袁世凱正式登基稱帝
  • 府院之爭

    段祺瑞和黎元洪對抗,總統府和國務院之爭。
  • 護國運動

    袁世凱登記遭各方反對;『護國軍』討袁;外國列強不予支持;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,洪憲帝制在81天后終結。護國運動以勝利結束。
  • 張勳復辟

    1. 張勳及其部眾在民國成立後仍留長辮,表示效忠清朝。張勳的部隊進入北京後,迫黎元洪解散國會及辭職,然後擁戴清廢帝溥儀復位。
    2. 身在天津的段祺瑞組成『討逆軍』,打敗張勛。復辟維持了12天宣告結束。
  • 護法運動

    1. 段祺瑞以國務總理身份獨攬大權;孫中山在廣州組成『護法軍政府』。
    2. 軍政府被雲南、廣西軍閥控制,孫中山辭職,護法運動名存實亡。 中國自此陷入軍閥混亂中。
  • 巴黎和會

    中國代表提出:
    1. 收回中國在山東的各項權益。
    2. 廢除列國在華特權。
    3. 取消『二十一條』。
    遭到英、美、法反對。列強更將德國在山東擁有的權益轉交日本。
  • 五四運動

    1. 北京等地多所學校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抗議。要求承辦對日交涉的曹、陸、章三人。
    2. 焚毀『趙家樓』,毆打章宗祥。
    3. 北京學生罷課,各地商人工人罷工罷市。
    4. 北洋政府妥協。
  • 共產主義小組成立;研究馬列主義組織成立

    1. 共產國際派維丁斯基來華,協助陳獨秀成立共產主義小組。
    2. 李大釗、毛澤東等人在北京、湖南等地成立『研究馬列主義組織』。
  • 中國共產黨成立

    1. 各地共產主義組織在上海舉行會議,宣布中國共產黨成立。
    2. 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。
  • 共產國際派越飛與孫中山會晤

    1. 共產國際派代表越飛來華與孫中山會晤,表示蘇聯將援助中國革命。
    2. 共產國際派鮑羅庭任顧問,協助改組國民黨。
  • 國共第一次合作

    國民黨在廣州召開大會
    1. 確立『聯俄、容共、扶助農工』三大政策。
    2. 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。
    其後,在蘇聯協助下於廣州成立黃埔軍校,實現國共初次合作。
  • 孫中山逝世

    孫中山在北京病逝。
  • 北伐開始

    國民政府任蔣介石為總司令,率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。
  • 寧漢分裂與寧漢復合

    1. 國民政府從廣州遷至武漢,內部出現分歧。
    2. 武漢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對立,史稱『寧漢分裂』。
    3. 武漢國民政府妥協,寧漢復合。
    4. 國共第一次合作結束。
  • 共產黨建立井岡山根據地

    1. 毛澤東率領部眾到井岡山建立共產黨第一個根據地。
    2. 組成紅軍。
    3. 共產黨人逐漸從城市轉向農村。
  • 東北易幟

    1. 張作霖在撤退時被炸死。
    2. 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。
  • 九一八事變

    1. 日本的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的一段。
    2. 炮轟瀋陽。
    3. 駐軍奉命不得抵抗,瀋陽落入日本手中。
  • 成立『中華蘇維埃政府』

    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建立『中華蘇維埃政府』,紅軍總數逾十萬,與國民黨對峙。
  • 一二八事變

    1. 日本藉口出兵突襲上海。
    2. 中國十九路軍奮起抵抗,上海久攻不下。
    3. 中日在英、美、法調停下簽訂《淞滬停戰協定》,允許日軍進駐上海。
  • 華北事變

    日軍在九一八事變後對華北地區進行的一系列侵華行動。
  • 國民黨對共產黨的第五次圍攻

    1. 蔣介石調動一百萬軍隊,加以空軍配合,成功攻打共產黨的江西根據地。
    2. 紅軍撤出江西。
  • 二萬五千里長征開始

    1. 紅軍從江西撤出,開始長征。
    2. 穿越十省。
    3. 途中在貴州遵義召開會議,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。
  • 紅軍主力到達陝西

    紅一方面軍到達陝西
  • 甘肅會寧會師

    1. 各路紅軍於甘肅會寧會師,長征宣告結束。
    2. 共產黨重新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根據地。
  • 西安事變

    面對日本的進犯,
    1. 共產黨呼籲『停止內戰,一致抗日』
    2. 國民黨『攘外必先安內』
    3. 國軍將領張學良、楊虎城勸蔣介石不果,發動『兵諫』,扣押蔣介石,是為『西安事變』。
  • 七七事變

    1. 日軍在宛平城進行軍事演習,藉口入城被拒後,炮轟宛平城,在盧溝橋與中國守軍展開激戰,是為『七七事變』。
    2. 事後國共兩黨合作抗日,開始了八年抗戰。
  • 南京大屠殺

    日軍在上海遭到挫敗,在攻陷南京後展開了長達六週的大屠殺,超過三十萬名無辜平民遭到殺害。
  • 日本無條件投降;抗戰結束

    1. 1945年8月,美國在日本廣島、長崎投下了兩枚原子彈。
    2. 蘇聯在山東擊敗關東軍。
    3. 日軍節節敗退,最終宣布無條件投降。中國八年抗張結束。